<menu id="46iei"><bdo id="46iei"></bdo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46iei"><table id="46iei"></table></menu>
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動態訊息 > 社科視窗

    謝本書:思想深邃的國家治理史論大作——《中國國家治理思想史論》評介

    時間:2022/11/17 15:28:28|點擊數:

      國家治理,是政治學、歷史學、管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;國家治理思想史,又涉及思想史、文化史的內容,這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研究課題。這個課題研究,對于學術史,對于現實的政治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
      近讀云南社會科學院楊正權主編,黃小軍、杜娟執行主編的《中國國家治理思想史論》(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),深受感動。這本綜合研究約50萬字,是目前看到的較為全面論述中國國家治理史論的大作。全書除緒論、結語外,分為領導權威論、政治治理論、經濟治理論、社會治理論、文化治理論、生態治理論、依法治理論、選賢任能論、強軍固防論、對外交往論十章(篇),涉及國家治理的主要方面。每一個方面,都作了較為深入的專題研究。作者力圖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理思想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,回答我們今天怎樣治理國家,怎樣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,怎樣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等若干基本問題。這是一部既有豐富的學術氛圍,又有深刻現實意義的高水平的學術著作

      

      第一,濃郁的歷史感。全書從國家治理思想史的認識角度,大量引用了從古至今,從孔夫子到孫中山,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治國理政經典名篇中的名言絕句,及其理論思考和經驗總結,闡述了中國傳統的國家治理目標的取向:天下一統,國泰民安,民富國強,四海安康。進一步說明,國家治理思想底蘊深厚,恢弘深刻,民惟邦本,政得其民,禮法合治,德主刑輔的思想;明確為政之要,莫先于得人,治國先治吏,為政以德,正己修身,居安思危,改易更化等治理思想,這些都影響著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思想和實踐。這種濃郁的歷史感,不僅增加了歷史認知,強化了文化自信,并為當代國家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鑒。

      全書各章,差不多都從引用先秦文獻的經典記述開始,包括《禮記》《左傳》《尚書》《論語》《孟子》《史記》等,直到近代的孫中山、梁啟超等人的重要論述,闡明國家治理的若干基本原則。例如,在《領導權威論》篇中,就強調了“德才兼備,敬天畏民”“天下一家,君民一體”“民惟邦本”“君舟民水”的精神;到了近代則強調了“走出帝制,邁向共和”“執政為民,民族復興”的思想。在《政治治理論》篇中,強調了“以民為本,政在得民”“民本”思想成為治理國家傳統優秀的基本思想。而在《生態治理論》篇中,強調了“天人合一,順應自然”“天地人和”等思想。這些充滿著歷史智慧,有著濃郁歷史感,從而增強了國家治理思想學術氛圍和感染力,成為可資借鑒的寶貴財富。

      第二,鮮明的現實感。全書不僅有濃郁的歷史感,更有鮮明的時代感、現實感。歷史是一面鏡子,是走向現實,通向未來的重要依據。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,正是為了繼承和弘揚。習近平總書記說:“堅定文化自信,離不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認知和運用”。

      全書各篇在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,論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治理的基本思想和方略,成為當今國家治理的典范。例如,在《領導權威論》篇中,強調了人民至上的思想;在《政治理論》篇中,強調了“人民民主,當家作主”“協商民主”“和諧穩定”;在《經濟治理論》篇中強調了“按勞分配,共同富裕”;在《文化治理論》篇中強調了“文化自信,國家認同”;在《依法治理論》篇中強調了“人民至上,公平正義”;在《對外交往論》篇中強調了“獨立自主,自力更生”“和平共處,共同發展”等。這些認識,成了中國當代治理的若干思路和原則。

      作者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歸納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基本含義時指出: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,運用國家制度管理國家和社會各方面事務。國家治理的核心內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,人民當家作主,依法治國的統一,進一步建設人民民主,依法治國為基礎建立規范的國家治理等目標,其中依法執政、依法行政、依法治國的水平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。綜觀全書,這是一部學術質量較高,又具有可供為政咨詢參議的學術性、政治性著作。

      (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學教授、云南文史館館員  謝本書)

    來源/作者:學習強國/云南學習平臺 責任編輯:張雪

     

    高清a片免费在线观看
    <menu id="46iei"><bdo id="46iei"></bdo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46iei"><table id="46iei"></table></menu>